景區門票,這只“鐵飯碗”還能捧多久?
【穎海租車網>旅游包車>上海到寧波】 國慶中秋長假,筆者收到好幾位讀者詢問,為什么寧波景區門票這么貴,特別是大型景區,一張門票動輒就是一兩百元。
這是一個很難回答的問題。怎么說呢?恐怕地球人都同意“與國外同等級景區,或者國內居民收入相比,中國的景區門票價格是高的”這一論斷。寧波也是如此。不過可以寬慰讀者的是,門票收入這個景區“鐵飯碗”,可能不會捧太久了。
這可不是空穴來風。就在長假之前,省發改委下發通知,明確國有景區將逐步下調門票價格,而在今年國慶長假首日,全市景區門票收入同比只增長了1%。本來筆者想看看長假八天寧波景區的門票收入情況,但左等右等也無結果。看來,文旅行業也已有點意識到今后門票收入有點“靠不住”了。
有人或許會說,你這是吃菜不知種菜苦,盡說風涼話。其實不然。
首先,全域旅游、大眾旅游發展是大趨勢,市場可供選擇的旅游方式與產品大大豐富,人們會“用腳投票”,綜合市場供應情況挑選性價比高的產品。不像以往資源稀缺,替代產品少,價格由景區說了算。這種發展趨勢在寧波市場已初見端倪。比如,目前寧波的景區景點增加了上百家,為什么國慶中秋長假門票收入只增長了1%,甚至一些國有和重點景區避談門票收入?原因恐怕不外乎:新開景區多了,人們的選擇多了,“你門票價格高,我可以挑選價格低的”,“你這個項目價格高,我可以先挑物美價廉的”。還有一個原因恐怕是,新增加的景區一開始可能就沒有將盈利點放在門票上,甚至利用免門票分割一些競爭對手的市場。
其次,市場經濟早已經進入高度開放的競爭狀態,利用門票收入搞“旱澇保收”只會自廢武功,擋住游客的腳步。其實,景區不是不能收門票,特別是一些投入大的景區,通過合理的門票收入維持資金周轉,也是可以理解的。這和開車交過路費、過橋費是一樣的道理。問題是在修路造橋的投入收回后,逐步取消收費。但在景區門票這方面并沒有看到這種趨勢,甚至前幾年景區門票還在節節攀升。作為一個成熟的景區來說,應該明白市場競爭靠的是產品打敗對手:產品好,適當提高價格也會有人埋單;產品不好,你就是免門票也會應者寥寥。
這一點,遠的西湖就不說了,就說身邊的滕頭村、半邊山。一個免門票一兩年了,一個半月前剛“打開”大門,從統計數據上來看,長假八天的游客數量和旅游收入都是可觀的。
一些景區負責人對筆者說:旅游項目投入越來越大,通過門票收入求個放心呀!怎么說呢?為了打造爆款、吸引游客,動輒十幾萬、數百萬元都投了,還怕區區點門票收入沒有能力賺得回?
相關閱讀
兩部委:旅游景區堅持防控為先 實行限量開放最大承載量的30%
【>>返回首頁】